览历、 览取、 览古、 览察、 览总、 览揆、 览政、 览核、 览照、 览物、 览省、 览眺、 览瞩、 览示、 览究、 览胜、 览见、 览观、 览试、 览读、 览镜、 览闻辩见、 览阅
一览无余、 一览无遗、 一览无馀、 一览表、 兼览博照、 博览五车、 博览会、 博览古今、 博览群书、 国际博览会、 多览葛、 展览会、 展览品、 展览馆、 巡回展览画派、 巴三览四、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巴览子、 闳览博物
临览、 乙览、 亲览、 便览、 俯览、 傍览、 傲览、 元览、 入览、 八览、 关览、 凭览、 刘览、 博览、 历览、 吕览、 听览、 呈览、 周览、 圆览、 圣览、 备览、 太平御览、 奇览、 学览、 宏览、 审览、 察览、 尘览、 展览、 延览、 强览、 徧览、 循览、 总览、 恢览、 批览、 披览、 朝观夕览、 杂览、 极览、 查览、 校览、 格览、 案览、 概览、 横览、 泛览、 洽览、 流览、 浏览、 涉览、 淫览、 游览、 溥览、 照览、 玄览、 登览、 省览、 眺览、 睿览、 瞩览、 瞻览、 研览、 祥览、 稽览、 究览、 穷览、 窥览、 纵览、 综览、 缙绅便览、 缮览、 考览、 耳闻目览、 肆览、 胜览、 荣览、 蜚览、 裒览、 要览、 观览、 觇览、 记览、 访览、 该览、 详览、 诵览、 财览、 贯览、 跻览、 躬览、 达览、 进览、 远览、 追览、 通览、 遍览、 遐览、 采览、 钧览、 镜览、 闳览、 阅览、 集邮展览、 顾览、 领览、 风览、 饱览、 高览
览的拼音:lǎn,上声调,声母为l,韵母为ǎn。
览的繁体字:覽 。
览的部首:见部。
览的笔画:9画;览字繁体字多少画:21画;览字康熙字典多少画:21画。
览的笔顺:览的笔画顺序为一一ノ一ノ一フノフ丨丨ノ一丶丨フノフ,书写为横、横、撇、横、撇、横、横撇、撇、横撇、竖、竖、撇、横、点、竖、横撇、撇、横撇。
览字五行属什么:属火;与览字相同五行属火的起名用字有:晓、丽、明、志、玲等五行属火的字。
览字用来取名的人多吗:用字频率为5828人次
览字取名的寓意:寓指之意。
览字取名的含义:览字含义为之义。
好听的带览的名字:
览君、 书览、 凌览、 云览、 览辉、 览桐、 拓览、 俊览
览拼音 lǎn 览部首 见 览笔画 9 注音 ㄌㄢˇ 繁体字 覽 部首笔画 4 汉字结构 上下结构 造字法 会意 笔顺 竖竖撇横捺竖折撇折 览的意思、基本信息 览五笔86:JTYQ 览五笔98:JTYQ 五行:火 UniCode:U+89C8 四角号码:28212 仓颉:LIBHU GBK编码:C0C0 规范汉字:1472 览的解释● 览
(覽)
lǎn ㄌㄢˇ
◎ 看,阅:阅览。游览。展览。览胜(观赏美景)。一览无余(一下子就看得清清楚楚了,形容事物或诗文平淡无奇)。
英文翻译
◎ 览
look at read see view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览
覽 lǎn
〈词性:动〉
(1) (会意。从见,从监。“监”亦兼表字音。“监”的本义是借水照形,这里表示看。本义:观看)
(2) 同本义 [look at;see]
览,观也。——《说文》
而数览。——《战国策·齐策》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离骚》
又览累累之昌辞。——《汉书·扬雄传》
洞庭君览毕。——唐· 李朝威《柳毅传》
故有所鉴辄省记。——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又如:览观(阅览);览读(阅读);览阅(阅览);览核(查阅);览究(阅读研究)
(4) 观赏 [enjoy the sight of; view and admire]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览历(游览);览瞩(极目远望);览胜;览古
(6) 观察;考察 [inspect; examine; survey]
皇览揆予初度兮,肇锡予以嘉名。——《楚辞·离骚》
览天下诸侯宾客,言齐能救天下贤士也。——《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7) 又如:览省(视察);览揆(览观,揆度。后用以称生长);览观(观察);览镜(照镜);览察(审察);览试(审察考试)
(8) 采纳 [accept]
大王览其说,而不察其至实。——《战国策》
(9) 通“揽”。采取;采摘 [pick]
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0) 又如:览取(揽取)
(11) 持,把握。古同“揽” [take]。如:览总(执掌总理);览政(主持朝政)
词性变化
◎ 览
覽 lǎn
〈词性:名〉
(1) 景致 [landscape]
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徐霞客游记》
(2) 又如:奇览(奇妙的景色)
(3) 唐代州名,在今云南省楚雄县 [Lan prefecture]
览州,贞观二十三年置。——《新唐书》
(4) 姓
览
音韵参考
[平水韵]:上声二十七感
[粤 语]:laam5
[闽南语]:lam2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字源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