虺床、 虺易、 虺毒、 虺民、 虺皮、 虺虺、 虺蛇、 虺蜓、 虺蜥、 虺蜮、 虺蜴、 虺蝮、 虺螣、 虺螫、 虺豺、 虺蹊、 虺隤、 虺雙、 虺韡、 虺颓
为虺弗摧、 为虺弗摧,为蛇若何、 养虺成蛇、 土虺蛇、 蟠虺纹、 长虺成蛇
两头虺、 土虺、 毒虺、 水虺、 熊虺、 玉虺、 王虺、 虫虺、 虺虺、 蛰虺、 蟒虺、 豺虺、 轵虺、 雄虺、 饥虺
虺拼音 huǐ huī 虺部首 虫 虺笔画 9 注音 ㄏㄨㄟˇ ㄏㄨㄟ 繁体字 虺 部首笔画 6 汉字结构 半包围结构 造字法 笔顺 横撇折竖折横竖横捺 虺的意思、基本信息 虺五笔86:GQJI 虺五笔98:GQJI 五行:水 UniCode:U+867A 四角号码:15213 仓颉:MULMI GBK编码:F2B3 规范汉字:4173 虺的解释● 虺
huǐ ㄏㄨㄟˇ
◎ 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虺蜮(虺、蜴、蜮都是害人的毒物,喻奸恶小人)。为虺弗摧,为蛇若何(小蛇不打死,成了大蛇怎么办?原喻要趁敌人弱小时就把它消灭,后泛指坏人要及早除掉)。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虺 huī
另见 huǐ
基本词义
◎ 虺 huǐ
〈词性:名〉
(1) (形声。从虫,兀( wù)声。本义:蜥蜴)
(2) 同本义 [lizard]
胡为虺蜴。——《诗·小雅·正月》。陆疏:“一名蝾螈,水蜴也。或谓之号蟪,或谓之蛇毉。”
为虺弗摧。——《国语·吴语》
(3) 又如:虺易(蜥蜴);虺蜓(蜥蜴和壁虎);虺蜥(蜥蜴)
(4) 毒蛇,俗你土虺蛇,大毒蛇。泛指蛇类 [venomous snake]
虺,蛇属,细颈大头,色如绶文,大者长七八尺。——《字汇》
维虺维蛇。——《诗·小雅·斯干》
虺,蝰地。——《广雅》
雄虺九首。——《楚辞·天问》
王虺骞只。——《楚辞·大招》
(5) 又如:虺豺(泛指毒蛇猛兽);虺蛇(毒蛇。亦喻恶人);虺民(毒蛇似的人);虺螫(毒蛇咬);虺蛇入梦(生女的徵兆);虺皮(蛇皮)
(6) 另见 huī
[①][huǐ]
[《廣韻》許偉切,上尾,曉。]
亦作“蘬2”。亦作“螝2”。
(1)古称蝮蛇一类的毒蛇。通常指土虺蛇,色如泥土。借指土灰色。
(2)泛称小蛇。
(3)蜥蜴类动物。
(4)见“虺韡”。
(5)武则天讨平越王贞、琅邪王沖等唐宗室的起兵叛抗后,削其属籍,改姓为“虺”。见《旧唐书·则天皇后纪》。
[②][huī]
[《廣韻》呼懷切,平皆,曉。]
[《廣韻》呼恢切,平灰,曉。]
见“虺2隤”。
音韵参考
[广 韵]:呼懷切,上平14皆,huāi,蟹合二平皆曉
[平水韵]:上平十灰·上声五尾
[粤 语]:fui1wai2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字源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