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楯蛮、 陛楯郎
刀楯、 卤楯、 后楯、 引楯、 戈楯、 戟楯、 掷楯、 杨楯、 栏楯、 橹楯、 武头楯、 犀楯、 甲楯、 矛楯、 荣楯、 钩楯、 阑楯、 陛楯、 鬻矛誉楯、 鲙楯、 龙楯
楯拼音 dùn shūn 楯部首 木 楯笔画 13 注音 ㄉㄨㄣˋ ㄕㄨㄣ 繁体字 楯 部首笔画 4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 形声 笔顺 横竖撇捺撇撇横竖竖折横横横 楯的意思、基本信息 楯五笔86:SRFH 楯五笔98:SRFH 五行:金 UniCode:U+696F 四角号码:42964 仓颉:DHJU GBK编码:984A 规范汉字:5398 楯的解释● 楯
shǔn ㄕㄨㄣˇ
◎ 阑槛横木,指阑干:楯轩。
◎ 拔擢:“引楯万物,群美萌生”。
◎ 古代载棺木的车。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楯 dùn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盾声。①( shǔn )本义:栏干的横木。②引申义:通“盾”。盾牌) 同引申义 [shield]
楚人有鬻楯与矛者。——《韩非子·难一》
左执楯而导之。——《新唐书》
(2) 另见 shǔn
[①][shǔn]
[《廣韻》食尹切,上準,船。]
[《廣韻》詳遵切,平諄,邪。]
(1)栏杆的横木。
(2)泛指栏杆。
[②][dùn]
[《集韻》庾準切,上準,以。]
同“盾1”。
(1)盾牌。
(2)以泛指防卫之物。
[③][chūn]
[《廣韻》丑倫切,平諄,徹。]
(1)木名。
(2)通“輴”。载柩的车。
(3)通“輴”。泥泞路上的运行工具。
音韵参考
[广 韵]:丑倫切,上平18諄,chūn,臻合三平諄徹
[平水韵]:上声十一轸
[国 语]:shǔn
[粤 语]:seon5teon5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字源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