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e、 愧不敢当、 愧丧、 愧佩、 愧切、 愧勖、 愧厉、 愧叹、 愧咎、 愧天怍人、 愧屈、 愧心、 愧忏、 愧忿、 愧怍、 愧怒、 愧怕、 愧怯、 愧怼、 愧恧、 愧恨、 愧恻、 愧恼、 愧悔、 愧悔无地、 愧悚、 愧悦、 愧情、 愧惕、 愧惜、 愧惧、 愧惭、 愧惮、 愧惶、 愧愕、 愧感、 愧愤、 愧懅、 愧戴、 愧服、 愧栗、 愧死、 愧汗、 愧汗无地、 愧沮、 愧灼、 愧畏、 愧疚、 愧痛、 愧窘、 愧笑、 愧缩、 愧羞、 愧耻、 愧腼、 愧色、 愧艴、 愧荷、 愧行、 愧让、 愧谢、 愧负、 愧赧、 愧辞、 愧辱、 愧领、 愧颜
不愧下学、 不愧不作、 不愧不怍、 不愧屋漏、 仰不愧天、 妒富愧贫、 惭愧无地、 感愧无地、 无愧屋漏、 无愧色、 无愧衾影、 无愧辞、 涤私愧贪、 羞愧满面、 羞愧难当、 自愧不如、 自愧弗如、 面有愧色
不愧、 于心无愧、 余愧、 俯仰无愧、 内省无愧、 冒愧、 发愧、 受之无愧、 可愧、 崩愧、 廉愧、 当之无愧、 当之有愧、 忍愧、 忧愧、 怀愧、 恬不知愧、 悚愧、 悯愧、 惊愧、 惨愧、 惭愧、 惶愧、 感愧、 愤愧、 扪心无愧、 抱愧、 无愧、 林惭谷愧、 满面羞愧、 疚愧、 痛愧、 羞愧、 耻愧、 腆愧、 腼愧、 自反无愧、 荒愧、 衾影无愧、 讨愧、 诈愧、 负愧、 贻愧、 赧愧、 追愧、 逊愧、 问心无愧、 默愧
愧的拼音:kuì,去声调,声母为k,韵母为uì。
愧的繁体字:愧 (为本体字即无繁体字)。
愧的部首:忄部。
愧的笔画:12画;愧字繁体字多少画:12画;愧字康熙字典多少画:14画。
愧的笔顺:愧的笔画顺序为ノノ一ノ一フ一一ノフフノ丶丶丨ノ丨フ一一ノフフ丶,书写为撇、撇、横、撇、横、横撇、横、横、撇、横撇、横撇、撇、点、点、竖、撇、竖、横撇、横、横、撇、横撇、横撇、点。
愧字五行属什么:属木;与愧字相同五行属木的起名用字有:建、军、国、春、杰等五行属木的字。
愧字用来取名的人多吗:用字频率为387人次
愧字取名的寓意:寓指之意。
愧字取名的含义:愧字含义为之义。
好听的带愧的名字:
书愧、 鑫愧、 拓愧、 愧茂、 景愧、 愧安、 红愧、 谆愧
愧拼音 kuì 愧部首 忄 愧笔画 12 注音 ㄎㄨㄟˋ 繁体字 愧 部首笔画 3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 形声 笔顺 捺捺竖撇竖折横横撇折折捺 愧的意思、基本信息 愧五笔86:NRQC 愧五笔98:NRQC 五行:木 UniCode:U+6127 四角号码:96013 仓颉:PHI GBK编码:C0A2 规范汉字:2776 愧的解释● 愧
kuì ㄎㄨㄟˋ
◎ 羞惭:羞愧。惭愧。愧色。愧怍(惭愧)。愧疚。愧赧(因羞愧而脸红)。愧悔。问心无愧。
英文翻译
◎ 愧
ashamed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愧 kuì
〈词性:动〉
(1) (形声。从心,鬼声。本义:惭愧)
(2) 同本义。同“媿” [ashamed]
小则如愧。——《礼记·儒行》
尚不愧于屋漏。——《诗·大雅·抑》
不愧于人。——《诗·小雅·何人斯》
虽颜惭未知心愧。——《魏书·列女传》
纵上不杀我,我不愧于心乎?——《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流汗。——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能不愧老人之言否。——清· 周容《芋老人传》
下恐愧吾师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兹游快且愧矣。——《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兼愧贵家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愧心(内心惭愧);愧悔(惭愧后悔);愧服(衷心佩服他人,自惭不如);愧灼(极言惭愧之意);愧天作人(上愧对天理,下愧对人事)
(4) 折辱人;使羞惭 [ashame]
昭王闻之,欲愧之以辞。——《战国策·齐策》
(5) 又如:愧辱(羞辱)
(6) 责人罪咎 [blame]
是故君子不以其所能病人,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礼记·表记》。注:“病、愧谓罪咎之。”
[①][kuì]
[《廣韻》俱位切,去至,見。]
(1)羞惭。
(2)使之感到羞惭。
(3)通“傀”。怪异。参见“愧行”。
音韵参考
[广 韵]:俱位切,去6至,guì,止合三去脂B見
[平水韵]:去声四寘
[唐 音]:*gyui?
[国 语]:kuì
[粤 语]:kwai3kwai5
[闽南语]:khui3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字源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