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圭》的组词大全100个

圭亚那、 圭亚那高原、 圭勺、 圭头、 圭尺、 圭峰、 圭币、 圭影、 圭律、 圭撮、 圭景、 圭玷、 圭瑞、 圭璋、 圭璋特达、 圭璧、 圭瓒、 圭田、 圭石、 圭碑、 圭窦、 圭窬、 圭端臬正、 圭筚、 圭组、 圭臬、 圭荜、 圭表、 圭衮、 圭裳、 圭角、 圭角不露、 圭角岸然、 圭门、 圭顿、 圭首

不失圭撮、 不见圭角、 不露圭角、 丽圭襂、 丽圭襥、 乌拉圭回合、 传圭袭组、 刀圭药、 奉为圭臬、 如圭如璋、 安圭拉岛、 彝鼎圭璋、 断圭碎璧、 析圭儋爵、 析圭分组、 析圭担爵、 残圭断璧、 法属圭亚那、 玉圭金臬、 白圭之玷、 白圭可磨、 白圭夫子、 白圭无玷、 筚门圭窦、 筚门圭窬、 荜门圭窦、 重圭叠组、 零圭断璧

三圭、 三复白圭、 乌拉圭、 介圭、 信圭、 刀圭、 分圭、 吉圭、 周圭、 命圭、 四圭、 土圭、 复圭、 夏圭、 大圭、 宝圭、 封圭、 尺二圭、 巴拉圭、 执圭、 日圭、 析圭、 桐圭、 桓圭、 玄圭、 琬圭、 琰圭、 瑱圭、 璧圭、 白圭、 祼圭、 秉圭、 简圭、 组圭、 罼圭、 義圭、 角圭、 谷圭、 身圭、 躬圭、 锡圭、 锡衮封圭、 镇圭、 青圭、 鬯圭

圭的拼音:guī,阴平调,声母为g,韵母为uī。

圭的繁体字:圭 (为本体字即无繁体字)。

圭的部首:土部。

圭的笔画:6画;圭字繁体字多少画:6画;圭字康熙字典多少画:6画。

圭的笔顺:圭的笔画顺序为一丨一一丨一一一一一一一,书写为横、竖、横、横、竖、横、横、横、横、横、横、横。

圭字五行属什么:属土;与圭字相同五行属土的起名用字有:伟、艳、燕、峰、勇等五行属土的字。

圭字用来取名的人多吗:用字频率为16861人次

圭字取名的寓意:寓指身份高贵、地位显赫、有权势之意。

圭字取名的寓意和象征:像征为意位高权重、处尊居显之意。

圭字取名的含义:圭字含义为圭角、圭璧、圭表、圭瑞之义。

好听的带圭的名字:

圭盛、 圭鸿、 沛圭、 祥圭、 颖圭、 圭禾、 洪圭、 沁圭

圭拼音 guī    圭部首 土 圭笔画 6 注音 ㄍㄨㄟ    繁体字 圭 部首笔画 3 汉字结构 上下结构 造字法 会意 笔顺 横竖横横竖横 圭的意思、基本信息 圭五笔86:FFF 圭五笔98:FFF 五行:土 UniCode:U+572D 四角号码:40104 仓颉:GG GBK编码:B9E7 规范汉字:3570 圭的解释


guī  ㄍㄨㄟˉ
◎ 古代帝王或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上圆(或剑头形)下方:圭角(jiǎo )(圭的棱角,喻锋芒)。
◎ 古代测日影的器具:圭表(a.测日影的器具;b.标准)。圭臬(指标准、法度,如“奉为圭圭”)。
◎ 古代容量单位(一升的十万分之一):圭撮(喻小量)。圭勺。
◎ 古代重量单位,十圭重一铢,二十四铢重一两,十六两重一斤。
◎ 洁:圭田(古代卿大夫供祭祀用的田)。

圭的详细解释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珪 guī 
〈词性:名〉
(1) (会意。“从重土”。本义:古玉器名。长条形,上端作三角形,下端正方。中国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以为礼器。依其大小,以别尊卑。又作珪)
(2) 同本义 [Gui, an elongated pointed tablet of jade held in the hands by ancient rulers on ceremonial occasions]
瑞贽珪者兑上。——《白虎通》
孰为珪璋。——《庄子·马蹄》。李注:“锐上方下曰珪。”
以青圭礼东方。——《周礼·大宗伯》。注:“圭锐象春物初生。”
司马牛致其邑与珪焉。——《左传·哀公十四年》。注:“守邑符信。”
圭币(帛)俎豆(均为祭器)。——《汉书·郊祀志上》
(3) 又如:圭瑞(古代诸侯所执的玉制符信);圭壁(古代王侯朝聘、祭祀时所用的贵重玉器)
(4) 古代测日影的仪器“圭表”的部件。在石座上平放着的尺叫圭,南北两端立着的标杆叫表,根据日影的长短可以测定节气和一年时间的长短 [gui]
每每“亲星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祖冲之》
(5) 又如:圭臬
(6) 中国古代较小的容量单位 [unit of a small volume]
圭撮涉于贫友,吝情动于颜色。——南朝梁· 范缜《神灭论》
(7) 又如:圭勺(圭与勺。都是容量单位的名称);圭撮(古代小单位的量名)

圭的汉语字典

[①][guī]
[《廣韻》古儶切,平齊,見。]
(1)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等举行隆重仪式时所用的玉制礼器。长条形,上尖下方。其名称、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
(2)清洁,洁净。
(3)指鲜明。
(4)古代测日影的仪器叫圭表。石座上的横尺叫圭,南北两端的标杆叫表,用以测量日影长短。参见“圭影”、“圭表”。
(5)古代容量单位。
(6)古代重量单位,一两的二百四十分之一。
(7)墨形似圭,故称墨一锭为一圭。
(8)姓。三国魏有圭泰。见《三国志·魏志·司马岐传》。

音韵参考

[上古音]:支部見母,kyue
[广 韵]:古攜切,上平12齊,guī,蟹合四平齊見
[平水韵]:上平八齐
[唐 音]:*guei
[国 语]:guī
[粤 语]:gwai1
[闽南语]:kui1

圭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丑集中】【土字部】 圭; 康熙笔画:6; 页码:页224第02(点击查看原图)  的拼音:
〔古文〕珪【唐韻】古攜切【集韻】【韻會】涓畦切,?音閨。【說文】瑞玉也。上圜下方,圭以封諸侯,故从重土。【書·禹貢】禹錫?圭。【詩·大雅】錫爾介圭。【周禮·春官·典瑞】王執鎮圭,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 又【周禮·春官】土圭以致四時日月,封國則以土地。【註】土,猶度也。土圭,测日景之圭。 又量名。【前漢·律歷志】量多少者,不失圭撮。【註】六十四黍爲圭,《後漢·與服志》: 又凡合單紡爲一系,四系爲一扶,五扶爲一首,五首爲一文,文采淳爲一圭。 又丸散之刀圭,准如梧桐子大,十分方寸匕之一,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不落爲度。見【本草綱目·序例】。 又與閨同。【禮·儒行】蓽門圭窬。
考證:〔【註】六十四黍爲圭,四圭曰撮。 又凡合單紛爲一糸,四糸爲一扶。〕 謹照後漢書原文紛改紡。糸改系。省上文四圭曰撮句。改後漢與服志。 圭的字源字形

字源字形

汉语字典

偏旁部首

笔画查字

汉字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