咍乐、 咍口、 咍台、 咍吁、 咍咍、 咍噱、 咍笑
气咍咍、 笑咍咍、 软咍咍、 髈咍嗢噱
咍咍、 嘲咍、 孩咍、 欢咍、 气咍咍、 笑咍咍、 讙咍、 诙咍、 软咍咍、 鼾咍
咍拼音 hāi 咍部首 口 咍笔画 8 注音 ㄏㄞ 繁体字 咍 部首笔画 3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 笔顺 竖折横折捺竖折横 咍的意思、基本信息 咍五笔86:KCKG 咍五笔98:KCKG 五行:木 UniCode:U+548D 四角号码:63060 仓颉:RIR GBK编码:85F5 规范汉字:6710 咍的解释● 咍
hāi ㄏㄞˉ
◎ 笑:拊掌欢咍。
◎ 古同“咳”,叹词:咍!我真不该这样!
◎ 助词,中国元、明两代戏曲中的和声用字,起加强乐曲节奏的作用。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咍 hāi
〈词性:动〉
(形声。从口,台声。本义:饥笑,嗤笑) 同本义 [sneer at]
休为贫士叹,任受众人咍。——唐· 杜甫《秋日荆南述怀》
词性变化
◎ 咍 hāi
〈词性:形〉
(1) 欢笑 [smiling]
欢咍温噱。——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2) 又如:咍口(笑口);咍咍(欢笑的样子);咍噱(欢笑)
◎ 咍 hāi
〈词性:叹〉
(1) 表示伤感、后悔或惊异,常写成“咳”
(2) 该死,糟了 [damn it]。如:咍,我怎么这么糊涂!
(3) 怎么 [what]。如:咍,真有这种怪事儿
(4) 表示招呼 [hallo]
咍,怎么不回过脸儿来。——《西厢记》
[①][hāi]
[《廣韻》呼來切,平咍,曉。]
(1)嗤笑;讥笑。
(2)欢乐;欢笑。
(3)叹词。表示惊异、感叹等。
(4)助词。元明戏曲中和声用字,起加强乐曲节奏的作用。
音韵参考
[广 韵]:呼來切,上平16咍,hāi,蟹開一平咍曉
[平水韵]:上平十灰
[唐 音]:x?i
[国 语]:hāi
[粤 语]:hoi1
[闽南语]:hai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字源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