剟刺、 剟削、 剟剽、 剟取、 剟拾、 剟材、 剟裒、 剟録、 剟除
分剟、 刊剟、 刺剟、 削剟、 剽剟、 捷剟
剟拼音 duō 剟部首 刂 剟笔画 10 注音 ㄉㄨㄛ 繁体字 剟 部首笔画 2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 形声 笔顺 折捺折捺折捺折捺竖竖 剟的意思、基本信息 剟五笔86:CCCJ 剟五笔98:CCCJ 五行:金 UniCode:U+525F 四角号码:72400 仓颉:EEEEN GBK编码:8484 规范汉字:7176 剟的解释● 剟
duō ㄉㄨㄛˉ
◎ 删削:剟去繁文。
◎ 割取。
◎ 剌。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剟 duō
〈词性:动〉
(1) (形声。本义:削,删除)
(2) 同本义 [omit]
剟,刊也。——《说文》
剟,削也。——《广雅·释诂三》
吏治榜笞数千刺剟。——《史记·张耳陈馀传》
(3) 又如:剟削(删除,清除);剟除(削除)
(4) 割,割取 [cut]
盗者剟寝户之帘。——《汉书·贾谊传》。注:“割取之也。”
(5) 又如:剟材(身有残疾的人材)
(6) 雕刻 [carve]
村人曳在道旁西,耶娘父母不知。上剟排书字,此是死不归。——《敦煌曲子词》
(7) 通“掇”。掇拾 [pick up]。如:剟拾(摭拾);剟裒(掇集);剟取(摘取,选取);剟剽(摘抄)
[①][duō]
[《廣韻》丁括切,入末,端。]
[《廣韻》陟劣切,入薛,知。]
(1)刊削,刪除。
(2)割;割取。
(3)刺,戳。
(4)雕刻用的方刀。
(5)指雕刻。
(6)通“掇”。掇拾。
音韵参考
[广 韵]:丁括切,入13末,duo,山合一入桓端
[平水韵]:入声五物·入声七易·入声九屑
[国 语]:duō
[粤 语]:zyut1zyut3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字源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