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詖、
奸詖、
肤受之詖、
肤詖、
讼詖、
诬詖、
谗詖、
谮詖、
辞詖
詖拼音
bì 詖部首 言 詖笔画 12 注音
ㄅㄧˋ 繁体字 詖 部首笔画 7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 笔顺 捺横横横竖折横折撇竖折捺 詖的意思、基本信息 詖五笔86:YHCY 詖五笔98:YBY 五行:水 UniCode:U+8A56 四角号码:04647 仓颉:YRDHE GBK编码:D476 规范汉字: 詖的解释
● 詖
bì ㄅㄧˋ
◎ 见“诐”。
詖的汉语字典
[①][bì]
[《廣韻》彼義切,去寘,幫。]
[《廣韻》彼爲切,平支,幫。]
“诐1”的繁体字。
(1)偏颇;不正。
(2)谄佞。
音韵参考
[广 韵]:彼爲切,上平5支,bī,止開三平支B幫
[平水韵]:上平四支·去声四寘
[粤 语]:bei1bei3
[闽南语]:phi5
詖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酉集上】【言字部】 詖;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1155第10(点击查看原图) 的拼音:【唐韻】【集韻】【韻會】?彼義切,陂去聲。【說文】辯論也。【廣雅】慧也。【玉篇】佞諂也。【廣韻】譣詖也。【詩·周南·卷耳序】內有進賢之志,而無險詖私謁之心。【釋文】詖,妄加人以罪也。崔云:險詖,不正也。【孟子】詖辭知其所蔽。【註】詖,偏陂也。【前漢·敘傳】趙敬險詖。【師古註】詖,辯也。一曰佞也。 又【正韻】兵媚切,悲去聲。義同。 又【六書故】與陂通。【荀子·成相篇】讒人罔極,險陂傾側。【註】陂與詖同。 又【廣韻】彼爲切【集韻】【韻會】班糜切,?音陂。又【正韻】逋眉切,音悲。又【集韻】滂禾切,音坡。義?同。
考證:〔【詩·周南·卷耳序】內有進賢之志,而無險詖私謁之心。【箋】詖,妄加人以罪也。〕 謹照原書箋改釋文。 詖的字源字形
字源字形
小篆
楷体
中国大陆宋体
台湾细明体
香港明体
日本明朝体
韩国明朝体
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