揳字的意思

揳拼音 xiē    揳部首 扌 揳笔画 12 注音 ㄒㄧㄝ    繁体字 揳 部首笔画 3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 形声 笔顺 横竖横横横横竖折撇横撇捺 揳的意思、基本信息 揳五笔86:RDHD 揳五笔98:RDHD 五行:火 UniCode:U+63F3 四角号码:57084 仓颉:QQHK GBK编码:9361 规范汉字:5059 揳的解释


xiē   ㄒㄧㄝˉ
◎ 捶打,特指把钉、橛等捶打到其他东西里面去:在墙上揳个钉子。

揳的详细解释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xiē 
〈词性:动〉
(1) 〈词性:方〉∶同“楔” [drive a nail, wedge,etc. into the wall]。把楔子、钉子等锤打到物体里面
要往墙上揳钉子,比往木头上揳个钉子花费的力气要大得多。——郭澄清《大刀记》
(2) 又如:往墙上揳个钉子

揳的汉语字典

[①][jiá]
[《集韻》訖黠切,入黠,見。]
(1)弹奏。
(2)敲打,打击。
[②][xiè]
[《廣韻》先結切,入屑,心。]
堵塞。
[③][xié]
[《古今韻會舉要》奚結切,入屑]
同“絜1”。
度量;比较。
[④][xiē]
(1)用上平下锐的木块插入木榫缝中,以起固定作用。
(2)今泛称把楔子、钉子等捶入物体。
(3)比喻像楔子一样插入。
(4)楔形的东西。

音韵参考

[广 韵]:先結切,入16屑,xie,山開四入先心
[国 语]:xiè,xié,jiá,xiē
[粤 语]:se2sip3sit3

揳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卯集中】【手字部】 揳; 康熙笔画:13; 页码:页444第20(点击查看原图)  的拼音:
【唐韻】【正韻】?先結切,音屑。㩢揳,不方正也。又撚也,塞也。互見㩢字註。 又【集韻】【韻會】?私列切,音薛。義同。又拭滅也。 又【韻會】奚結切。與絜同。【荀子·非相篇】不揣長,不揳大。【註】約其大小也。 又【集韻】【韻會】?訖黠切。與戛同。擊持也。【史記·貨殖傳】趙女鄭姬,設形容,揳鳴琴。 又與擊通。【後漢·申屠剛傳】尚書近臣至乃捶揳牽曳於前。 揳的字源字形

字源字形

中国大陆宋体  台湾细明体  香港明体  日本明朝体  韩国明朝体  旧字形  

基本字义

xiē(ㄒ一ㄝ)

⒈  捶打,特指把钉、橛等捶打到其他东西里面去:在墙上揳个钉子。

造字法

形声:从扌、契声

汉语字典

偏旁部首

笔画查字

汉字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