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拼音
zhù 鑄部首 釒 鑄笔画 22 注音
ㄓㄨˋ 繁体字 鑄 部首笔画 8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 笔顺 撇捺横横竖捺撇横横竖横折横竖横横竖折横横竖捺 鑄的意思、基本信息 鑄五笔86:QFNF 鑄五笔98:QFNF 五行:金 UniCode:U+9444 四角号码:84141 仓颉:CGNI GBK编码:E854 规范汉字: 鑄的解释
● 鑄
zhù ㄓㄨˋ
◎ 见“铸”。
鑄的汉语字典
[①][zhù]
[《廣韻》之戍切,去遇,章。]
“铸1”的繁体字。
(1)熔炼金属或以液态非金属材料浇制成器的统称。
(2)陶冶,造就(人才)。
(3)比喻铭记。
(4)锤炼(文辞)。
(5)古国名。今山东肥城南有铸乡,即其旧地。
音韵参考
[广 韵]:之戍切,去10遇,zhù,遇合三去虞章
[平水韵]:去声七遇
[粤 语]:zyu3
[闽南语]:chu3
鑄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戌集上】【金字部】 鑄; 康熙笔画:22; 页码:页1324第23(点击查看原图) 的拼音:〔古文〕?【唐韻】之戍切【集韻】朱戍切,?音注。【說文】銷金成器也。【玉篇】熔鑄也。【左傳·宣三年】鑄鼎象物。【註】象所圖物,著之於鼎。又【昭二十一年】天王將鑄無射。 又國名。【左傳·襄二十三年】臧宣叔娶于鑄。【註】鑄國,濟北蛇丘縣所治。 又地名。【後漢·郡國志】濟北國有鑄鄕城。 又與祝通。【禮·樂記】封帝堯之後于祝。【註】祝,或爲鑄。 又姓。【姓苑】堯後。以國爲氏。 又【字彙補】照秀切,音呪。【淮南子·俶眞訓】今夫冶工之鑄器。【註】鑄,讀作祝。 鑄的字源字形
字源字形
甲骨文
小篆
楷体
中国大陆宋体
台湾细明体
香港明体
日本明朝体
韩国明朝体
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