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字的意思

祠拼音    祠部首 礻 祠笔画 9 注音 ㄘˊ    繁体字 祠 部首笔画 4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 形声 笔顺 捺折竖捺折横竖折横 祠的意思、基本信息 祠五笔86:PYNK 祠五笔98:PYNK 五行:金 UniCode:U+7960 四角号码:37220 仓颉:IFSMR GBK编码:ECF4 规范汉字:1713 祠的解释


cí   ㄘˊ
◎ 封建制度下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祠堂。祠庙。宗祠。
◎ 古代指春祭(品物少,多文词)。

英文翻译


ancestral temple

祠的详细解释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cí 
〈词性:名〉
(1) (形声。从示,司声。本义:春祭)
(2) 同本义 [spring sacrifice]
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辞也。——《说文》
仲春之月祠不用牺牲,用圭璧及皮币。——《礼记·月令》
(3) 供奉鬼神、祖先或先贤的庙堂 [temple]
祠,神祠也。——《汉书·陈胜传》注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史记·陈涉世家》
(4) 又如:宗祠(祠堂);祠灶(宗祠;祠堂);祠馆(犹祠堂)
(5) 祠禄的省称 [salary]。如:祠禄(官名。宋制,大臣罢职,令管理道教宫观,以示优礼,无职事,但借名食俸,谓之“祠禄”);祠禀(即祠禄)
词性变化
cí 
〈词性:动〉
(1) 引申为祭祀 [offer a sacrifice to]
此秦王之所以庙祠而求也。——《韩非子·十过》
(2) 又如:祠求(祭神祈求);祠事(祭礼,祭祀之事);祠官(掌管祭祀之官)

祠的汉语字典

[①][cí]
[《廣韻》似兹切,平之,邪。]
(1)祭名。春祭。
(2)祭祀。
(3)得福而后祭神报谢。
(4)祠堂;庙。
(5)“祠禄”的省称。

音韵参考

[广 韵]:似兹切,上平7之,sí,止開三平之邪
[平水韵]:上平四支
[粤 语]:ci4
[闽南语]:su5

祠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午集下】【示字部】 祠; 康熙笔画:10; 页码:页842第06(点击查看原图)  的拼音:
【唐韻】似兹切【集韻】【韻會】【正韻】詳兹切,?音詞。祭也。【詩·小雅】禴祠烝嘗。【公羊傳·桓八年】春曰祠。【註】祠,猶食也,猶繼嗣也。春物始生,孝子思親,繼嗣而食之,故曰祠,因以別死生。 又報賽也。【周禮·春官】小宗伯禱祠於上下神示。【註】求福曰禱,得求曰祠。 又神祠。【史記·封禪書】立畤郊上帝,諸神祠皆聚云。 又廟也。【朱子·家禮】君子將營宮室,先立祠堂於正寢之東。【司馬光·文潞公家廟?】先王之制,天子至官師皆有廟。秦尊君?臣,無敢營宗廟者。漢世多建祠堂於墓所。 又生祠。【史記·萬石君傳】慶爲齊相,大治,爲立石相祠。 又祠官。【朱子·語錄】王介甫更新法,慮天下議論不合,於是甁爲宮觀祠祿,以待異議之人。 又叶祥吏切,音劑。【張衡·東京賦】春秋改節,四時迭代。蒸蒸之心,感物增思。躬追養於廟祧,奉烝嘗與禴祠。代叶地,思叶四。 祠的字源字形

字源字形

基本字义

cí(ㄘˊ)

⒈  封建制度下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祠堂。祠庙。宗祠。

⒉  古代指春祭(品物少,多文词)。

汉英互译

ancestral temple

造字法

形声:从礻、司声

English

ancestral temple; offer sacrifice

汉语字典

偏旁部首

笔画查字

汉字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