綖拼音
yán 綖部首 糹 綖笔画 12 注音
ㄧㄢˊ 繁体字 綖 部首笔画 6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 笔顺 折折捺捺捺捺撇竖横折折捺 綖的意思、基本信息 綖五笔86:XTHP 綖五笔98:XTHP 五行:金 UniCode:U+7D96 四角号码:22941 仓颉:VFNKM GBK编码:BD9E 规范汉字:6983 綖的解释
● 綖
yán ㄧㄢˊ
◎ 古代覆盖在帽子上的一种装饰物。
◎ 古通“延”,延缓;松懈:“百官慎职而莫敢愉(偷)綖。”
綖的汉语字典
[①][yán]
[《廣韻》以然切,平仙,以。]
(1)古代覆在冠冕上的装饰。
(2)通“延”。延缓。
[②][xiàn]
[《集韻》私箭切,去綫,心。]
同“綫1”。
音韵参考
[广 韵]:以然切,下平2仙,yán,山開三平仙A以
[平水韵]:下平一先
[粤 语]:jin4
綖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未集中】【糸字部】 綖; 康熙笔画:13; 页码:页926第07(点击查看原图) 的拼音:【廣韻】以然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然切,?音延。【玉篇】冕前後垂覆也。【左傳·桓二年】衡紞紘綖。【註】綖,冠上覆。【疏】冕以木爲幹,以?布衣其上謂綖。 又通作延。【禮·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後邃延。【註】延,冕上覆也。【釋文】《字林》作綖。 又【集韻】【韻會】?以淺切,音演。義同。 又【集韻】延面切,音衍。義同。 又【集韻】私箭切,音線。綫或从延。 綖的字源字形
字源字形
中国大陆宋体
台湾细明体
香港明体
日本明朝体
韩国明朝体
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