禰字的意思

禰拼音    禰部首 礻 禰笔画 18 注音 ㄇㄧˊ    繁体字 禰 部首笔画 4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 笔顺 捺折竖捺横撇捺竖折竖撇捺撇捺撇捺撇捺 禰的意思、基本信息 禰五笔86:PYGQ 禰五笔98:PYGR 五行:火 UniCode:U+79B0 四角号码:31227 仓颉:IFMFB GBK编码:B65B 规范汉字: 禰的解释


mí   ㄇㄧˊ
◎ 见“祢”。

禰的汉语字典

[①][nǐ]
[《廣韻》奴禮切,上薺,泥。]
“昵2”的被通假字。“祢1”的繁体字。
(1)亲庙;父庙。
(2)父死,神主入庙后称祢。
(3)随军的神主。
(4)继承;崇奉。
(5)古地名。
[②][mí]
[《廣韻》奴禮切,上薺,泥。]
“祢2”的繁体字。
姓。东汉有祢衡。见《後汉书》本传。

音韵参考

[上古音]:脂部泥母,nyei
[广 韵]:奴禮切,上11薺,nǐ,蟹開四上齊泥
[平水韵]:上声八荠
[粤 语]:nei4nei5

禰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午集下】【示字部】 禰; 康熙笔画:19; 页码:页847第15(点击查看原图)  的拼音:
【廣韻】奴禮切【集韻】【韻會】乃禮切【正韻】乃里切,?音瀰。【說文】親廟也。【增韻】父廟曰禰。【公羊傳·隱元年秋七月註】生稱父,死稱考,入廟稱禰。【疏】禰字示旁爾,言雖可入廟是神示,猶自最近於已,故曰禰。 又行主亦曰禰。【禮·文王世子】其在軍則守於公禰。【註】公禰,行主也,行以遷主言禰,在外親也。 又地名。【詩·邶風】飮餞于禰。 又姓。魏禰衡。○按公禰,註疏讀如字,不必依?澔讀作祧,《字彙》乃據此入蕭韻,非也。 禰的字源字形

字源字形

小篆   楷体   中国大陆宋体  台湾细明体  香港明体  日本明朝体  韩国明朝体  旧字形  

基本字义

mí(ㄇ一ˊ)

⒈  见“祢”。

English

one's deceased father

汉语字典

偏旁部首

笔画查字

汉字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