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拼音
fú 茯部首 艹 茯笔画 9 注音
ㄈㄨˊ 繁体字 茯 部首笔画 3 汉字结构 上下结构 造字法 形声 笔顺 横竖竖撇竖横撇捺捺 茯的意思、基本信息 茯五笔86:AWDU 茯五笔98:AWDU 五行:木 UniCode:U+832F 四角号码:44284 仓颉:TOIK GBK编码:DCF2 规范汉字:4120 茯的解释
● 茯
fú ㄈㄨˊ
◎ 〔茯苓〕寄生在松树根上的一种块状菌类植物,皮黑色,有皱纹,内部白色或粉红色;包含松根的称“茯神”,均可入药,亦可食。
茯的详细解释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茯 fú
茯的汉语字典
[①][fú]
[《廣韻》房六切,入屋,奉。]
见“茯苓”。
音韵参考
[广 韵]:房六切,入1屋,fú,通開三入東並
[平水韵]:入声一屋
[粤 语]:fuk6
[闽南语]:hok8
茯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申集上】【艸字部】 茯;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1028第24(点击查看原图) 的拼音:【唐韻】房六切,音伏。茯苓。【博物志】松柏脂入地千年化爲茯苓,茯苓化爲琥珀。今泰山出茯苓而無琥珀,益州永昌出琥珀而無茯苓。【本草】多年樵斫之松,根之氣味抑鬱未絕,精英未淪,其精氣盛者,發泄於外,結爲茯苓,故不抱根,離其本體,有零之義也。精氣不盛,止爲附結本根,旣不離本,故曰茯神。 茯的字源字形
字源字形
小篆
楷体
中国大陆宋体
台湾细明体
香港明体
日本明朝体
韩国明朝体
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