飾拼音
shì 飾部首 飠 飾笔画 13 注音
ㄕˋ 繁体字 飾 部首笔画 8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 笔顺 撇捺捺折横横折捺撇横竖折竖 飾的意思、基本信息 飾五笔86:WYVH 飾五笔98:WVTH 五行:金 UniCode:U+98FE 四角号码:88727 仓颉:OIOLB GBK编码:EF97 规范汉字: 飾的解释
● 飾
shì ㄕˋ
◎ 见“饰”。
飾的汉语字典
[①][shì]
[《廣韻》賞職切,入職,書。]
“饰1”的繁体字。“飭2”的被通假字。亦作“餙1”。亦作“餝1”。
(1)拭。
(2)修饰;装饰。
(3)给衣领衣袖滚边。
(4)指袖口。
(5)服饰。
(6)饰品;首饰。
(7)指宝物。
(8)《庄子·马蹄》:“前有橛飾之患。”成玄英疏:“橛,銜也。謂以寶物飾於鑣也。”陆德明释文:“司馬云:'排銜也。'謂加飾於馬鑣也。”遂借指马口中的衔。
(9)粉饰;伪装。
(10)犹致力。
(11)表现,显示。
(12)表彰;奖饰。
(13)被覆。
(14)扮演。
[②][chì]
[《集韻》蓄力切,入職,徹。]
“饰2”的繁体字。通“飭1”。亦作“餙2”。
(1)整治;整顿。
(2)端正;谨慎。
(3)戒备。
音韵参考
[上古音]:职部审三母,sji?k
[广 韵]:賞職切,入24職,shi,曾開三入蒸書
[平水韵]:入声十三职
[粤 语]:sik1
[闽南语]:sek4
飾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戌集下】【食字部】 飾; 康熙笔画:14; 页码:页1418第42(点击查看原图) 的拼音:【廣韻】賞職切【集韻】【韻會】設職切,?音識。【玉篇】修飾也。【逸雅】飾,拭也,物穢者拭其上使明,由他物而後明,猶加文于質上也。 又【禮·樂記】聲者,樂之象也。文采節奏,聲之飾也,故君子動其本,樂其象,然後治其飾。【註】以聲而被之器也。 又【詩·鄭風】羔裘豹飾。【註】飾,緣袖也。禮,君用純物,臣下之,故裘以豹皮爲飾也。 又【周禮·地官·封人】飾其牛牲。【註】刷治潔淸之也。一曰豫飾也。 又【禮·曲禮】飾羔鴈者以繢。【疏】飾,覆也。畫布爲雲氣,覆之以相見也。 又【禮·月令】天子乃厲飾。【註】厲飾謂戎服,尚威武也。 又【史記·公孫弘傳】習吏事,緣飾以儒術。【後漢·章帝紀】詔曰:俗吏矯飾外貌,似是而非,朕甚厭之。 又【周禮·夏官·掌固】設其飾器。【註】兵甲之屬。 又【正字通】滿飾,國名。 【說文】㕞也。从人从巾,食聲。讀若式,一曰橡飾。
考證:〔【周禮·地官·封人】飾其牛牲。【註】剝治潔淸之也。〕 謹照原文剝治改刷治。〔【曲禮】飾羔鴈者以績。【註】飾,復也。〕 謹照原文以績改以繢。註改疏。〔【史記·公孫弘傳】凡吏事,緣飾以儒術。〕 謹照原文凡吏事改習吏事。〔【前漢·章帝紀】詔曰,俗吏矯飾外貌,似是而非。〕 謹按章帝紀係後漢書,前漢改後漢。 飾的字源字形
字源字形
小篆
楷体
中国大陆宋体
台湾细明体
香港明体
日本明朝体
韩国明朝体
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