韅拼音
xiǎn 韅部首 革 韅笔画 23 注音
ㄒㄧㄢˇ 繁体字 韅 部首笔画 9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 笔顺 横竖竖横竖折横横竖竖折横横折折捺折折捺捺捺捺捺 韅的意思、基本信息 韅五笔86:AFJO 韅五笔98:AFJO 五行:金 UniCode:U+97C5 四角号码:46533 仓颉:TJAVF GBK编码:ED60 规范汉字: 韅的解释
● 韅
xiǎn ㄒㄧㄢˇ
◎ 驾车时套在牲口腹部(一说背部)的皮带。
韅的汉语字典
[①][xiǎn]
[《廣韻》呼典切,上銑,曉。]
系在马背部分的皮带。一说,指马腹带。
音韵参考
[广 韵]:呼典切,上27銑,xiǎn,山開四上先曉
[平水韵]:上声十六铣
[粤 语]:hin2
韅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戌集中】【革字部】 韅; 康熙笔画:23; 页码:页1392第26(点击查看原图) 的拼音:【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呼典切,音顯。【廣韻】在背曰韅。【集韻】著掖鞥也。【釋名】韅,經也,橫經其腹下也。【荀子·禮論篇】寢兕持虎,蛟韅絲末,彌龍所以養威也。【註】馬服之革,蓋象蛟形。徐廣曰:以蛟魚皮爲之。 又【集韻】【韻會】?馨甸切,音灦。義同。【左傳·僖二十八年】晉車七百乗,韅靷鞅靽。【註】在背曰韅,在腹曰鞅。韅許見反,又去見反。 又【集韻】【類篇】?輕甸切,音俔。義同。【玉篇】同?。 【集韻】或作?。 韅的字源字形
字源字形
小篆
楷体
中国大陆宋体
台湾细明体
香港明体
日本明朝体
韩国明朝体
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