貤字的意思

貤拼音       貤部首 貝 貤笔画 10 注音 ㄧˊ    ㄧˋ    繁体字 貤 部首笔画 7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 笔顺 竖折横横横撇捺折竖折 貤的意思、基本信息 貤五笔86:MBN 貤五笔98:MBN 五行:金 UniCode:U+8CA4 四角号码:64812 仓颉:BCPD GBK编码:D897 规范汉字: 貤的解释


yì   ㄧˋ
◎ 重复:“兼重悂以貤缪。”
◎ 古通“迤”,延展;延续:“貤丘陵,下平原。”

貤的详细解释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yí 
〈词性:动〉
(1) 通“移”。转移;转赠 [shift;transfer]
无所流貤。——《汉书.武帝紀》
(2) 又如:貤典(指朝廷貤赠的恩典);貤封(旧時官员以自身所受的封爵名号呈请朝廷移授給亲族尊长)
(3) 另见 yì 
基本词义
yì 
〈词性:动〉
(1) 重叠;重复 [one on top of another]
兼重貤以貤缪。——晋· 左思《魏都赋》
(2) 又如:貤封(一人得功名,亲戚也都相继得到封赏);貤赏(依次论功行赏);貤爵(屡封官爵)
(3) 通“迤”。延展,延伸 [extend]
奕世载德,貤于子孙。——《汉书》
(4) 又如:貤衍(流衍延及后世);貤庆(余福流衍并延及后世)
(5) 另见 yí 

貤的汉语字典

[①][yì]
[《廣韻》以豉切,去寘,以。]
[《廣韻》羊至切,去至,以。]
[《廣韻》神至切,去至,船。]
(1)物依次重叠貌。
(2)引申为重复。参见“貤繆”。
(3)延展;延续。
[②][yí]
[《集韻》余支切,平支,以。]
通“移1”。
转移;转赠。

音韵参考

[广 韵]:以豉切,去5寘,yì,止開三去支A以
[平水韵]:上平四支·去声四寘
[粤 语]:ji4

貤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酉集中】【貝字部】 貤; 康熙笔画:10; 页码:页1205第03(点击查看原图)  的拼音:
【唐韻】【集韻】【韻會】以豉切【正韻】以智切,?音易。【說文】重次第物也。【徐曰】路之邪次第爲迆,物之重次第爲貤。【廣雅】益也。【玉篇】貱也。【前漢·武帝紀】無所流貤。【註】今俗猶謂一重爲一貤也。 又延也。【史記·司馬相如傳】貤丘陵。【註】貤,猶延也。 又【廣韻】羊至切,音肄。又神至切,音示。義?同。 又【集韻】【韻會】?余支切,音匜。移也。 貤的字源字形

字源字形

小篆   楷体   中国大陆宋体  台湾细明体  香港明体  日本明朝体  韩国明朝体  旧字形  

基本字义

yì(一ˋ)

⒈  重复:“兼重悂以貤缪。”

⒉  古通“迤”,延展;延续:“貤丘陵,下平原。”

其他字义

yí(一ˊ)

⒈  古通“移”。

⒉  贩卖。

English

steps, grade, strata; series

汉语字典

偏旁部首

笔画查字

汉字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