爓拼音
yàn 爓部首 火 爓笔画 20 注音
ㄧㄢˋ 繁体字 爓 部首笔画 4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 笔顺 捺撇撇捺竖折横横竖折横横撇折撇竖横折横横 爓的意思、基本信息 爓五笔86:OUQV 爓五笔98:OUQE 五行:火 UniCode:U+7213 四角号码:97820 仓颉:FANX GBK编码:A077 规范汉字: 爓的解释
● 爓
yàn ㄧㄢˋ
◎ 古同“焰”,火苗:“吐爓生风,吹野燎山。”
爓的详细解释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爓 yàn
〈词性:名〉
同“焰”。火苗 [flame]
高爓飞煽于天垂。——左思《蜀都赋》
爓的汉语字典
[①][yàn]
[《廣韻》以贍切,去豔,以。]
火焰。
[②][xún][qián]
[《廣韻》徐鹽切,平鹽,邪。]
(1)用热水烫肉使半熟。亦指烫过的肉。古代用为祭品。
(2)用热水烫而去毛。本作“燅”,后多作“燖”。
(3)犹烧。
音韵参考
[广 韵]:徐鹽切,下平24鹽,xián,咸開三平鹽A邪
[平水韵]:去声二十九艳
[粤 语]:jim6
爓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巳集中】【火字部】 爓; 康熙笔画:20; 页码:页687第01(点击查看原图) 的拼音:【唐韻】【集韻】?余廉切,音鹽。【說文】火門也。从火,閻聲。【玉篇】火焰也。 又【廣韻】徐鹽切【集韻】【韻會】【正韻】徐廉切,?音㰊。【廣韻】本作燅。詳燅字註。【禮·禮器】三獻。爓【註】爓,沈肉于湯也。【釋文】似廉切。又【郊特牲】三獻爓。【釋文】爓,本作?。夕廉反。 又【集韻】慈鹽切,音潛。本作燖。詳燖字註。 又【正韻】徐心切,音尋。【禮·祭義】爓祭。【註】湯肉曰爓。【釋文】音尋。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以贍切,音豔。【廣韻】光也。同焰。【集韻】火光同。炎,燄,?。【班固·西都賦】光爓朗以景彰。又【東都賦】吐爓生風。 爓的字源字形
字源字形
小篆
楷体
中国大陆宋体
台湾细明体
香港明体
日本明朝体
韩国明朝体
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