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拼音
jiàng 絳部首 糹 絳笔画 12 注音
ㄐㄧㄤˋ 繁体字 絳 部首笔画 6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 笔顺 折折捺捺捺捺撇折捺横折竖 絳的意思、基本信息 絳五笔86:XTAH 絳五笔98:XTGH 五行:火 UniCode:U+7D73 四角号码:27954 仓颉:VFHEQ GBK编码:BD7B 规范汉字: 絳的解释
● 絳
jiàng ㄐㄧㄤˋ
◎ 见“绛”。
絳的汉语字典
[①][jiàng]
[《廣韻》古巷切,去絳,見。]
“绛1”的繁体字。
(1)深红色。
(2)染为绛色。
(3)草名。可以染红。
(4)古地名。春秋晋国旧都。在今山西省翼城县东南。晋穆侯自曲沃迁都于此,孝公时改名为翼。及景公迁新田,称为新绛,遂称此为故绛。
(5)古地名。晋都。今山西省侯马市。晋景公迁都至新田,改名新绛。后即称为绛。汉为绛县。
音韵参考
[广 韵]:古巷切,去4絳,jiàng,江開二去江見
[平水韵]:去声三绛
[粤 语]:gong3
絳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未集中】【糸字部】 絳;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924第04(点击查看原图) 的拼音:【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巷切,音降。【說文】大赤也。【釋名】絳,工也。染之難得色,以得色爲工也。【急就篇註】絳,古謂之纁。【左思·吳都賦】綸組紫絳。【註】絳,絳草也。出臨賀郡,可以染。 又地名。【左傳·莊二十六年】士蔿城絳。【註】絳,晉所都也,今平陽絳邑縣。 又水名。【史記·魏世家】絳水可以灌平陽。【註】絳水,源出絳山。 絳的字源字形
字源字形
小篆
楷体
中国大陆宋体
台湾细明体
香港明体
日本明朝体
韩国明朝体
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