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拼音
bèi 貝部首 貝 貝笔画 7 注音
ㄅㄟˋ 繁体字 貝 部首笔画 7 汉字结构 上下结构 造字法 笔顺 竖折横横横撇捺 貝的意思、基本信息 貝五笔86:MHNY 貝五笔98:MHNY 五行:水 UniCode:U+8C9D 四角号码:60800 仓颉:BUC GBK编码:D890 规范汉字: 貝的解释
● 貝
bèi ㄅㄟˋ
◎ 见“贝”。
貝的汉语字典
[①][bèi]
[《廣韻》博蓋切,去泰,幫。]
“贝1”的繁体字。亦作“蛽1”。
(1)蛤螺等类有壳软体动物的总称。
(2)贝壳。
(3)喻洁白整齐的牙齿。语出《庄子·盗跖》:“脣如激丹,齒如齐貝。”
(4)形容牙齿之洁白整齐。
(5)古代货币。
(6)泛指财货。
(7)贝形花纹的织锦名。
(8)乐器名。也叫法螺或法蠡。古代用以节乐,僧道作法事用之,间用于用兵、聚众。
(9)贝多罗的简称。古代印度佛经写在贝叶上,故借指佛经。
(10)吉贝的省称。即木棉。参见“貝裘”。
(11)古州名。始建于北周,宋改为恩州。唐辖境相当今河北清河、山东临清和武城、夏津两县地。
(12)姓。三国时有贝羽。见《三国志·魏志·刘表传》“表亦合兵軍襄陽”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战略》。
音韵参考
[广 韵]:愽蓋切,去14泰,bèi,蟹開一去泰幫
[平水韵]:去声九泰
[粤 语]:bui3
[闽南语]:pe1,poe3
貝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酉集中】【貝字部】 貝; 康熙笔画:7; 页码:页1204第01(点击查看原图) 的拼音:【唐韻】【集韻】【韻會】?博蓋切,音䟺。【埤雅】貝以其背用,故謂之貝。【說文】海介蟲也。古者貨貝而寶龜,周而有泉,至秦廢貝行錢。【爾雅·釋魚】貝居陸贆,在水者蜬,大者魧,小者?。【註】大貝如車渠,細貝亦有紫色者。【又】餘貾黃白文。【註】黃爲質,白文爲點。【又】餘泉白黃文。【註】白爲質,黃爲文點,今紫貝也。【又】蚆博而頯。【註】頯者,中央廣兩頭銳。【又】蜠大而險。【註】險者,謂汙薄。【疏】此辨貝居陸,居水,大小文采不同之名也。【相貝經】朱仲受之於琴高,以遺會稽大守嚴助,其略曰:貝盈尺,狀如赤電黑雲曰紫貝,赤質紅章曰珠貝,靑地綠文曰綬貝,黑文黃畫曰霞貝。下此有浮貝、濯貝、皭貝、慧貝。又【山海經】隂山漁水中多文貝,邽山濛水多黃貝。【易·震卦】億喪貝。【註】貝,資貨糧用之屬也。【書·盤庚】具乃貝玉。【疏】貝者,水蟲。古人取其甲以爲貨,如今之用錢然。又【顧命】大貝。【傳】大貝如車渠。【史記·平準書】農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龜貝金錢刀布之幣興焉。【註】《食貸志》有十朋五貝,皆用爲貨,各有多少,兩貝爲朋,故直二百一十六。 又錦名。【書·禹貢】厥篚織貝。【疏】貝,錦名。【詩·小雅】萋兮斐兮,成是貝錦。 又樂器。【正字通】梵貝,大可容數斗,乃蠡之大者,南蠻吹以節樂。 又飾也。【詩·魯頌】貝胄朱綅。【傳】貝胄,貝飾也。【疏】貝甲有文章,故以爲飾。 又州名。【廣韻】周置貝州,以貝丘爲名。 又姓。【玉篇】貝氏,出淸河貝丘。《姓苑》:古有賢者貝獨坐,唐有貝韜。 又【正韻】邦妹切,音背。義同。 又【集韻】敗古作貝。註詳攴部七畫。 貝的字源字形
字源字形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楷体
中国大陆宋体
台湾细明体
香港明体
日本明朝体
韩国明朝体
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