嗁字的意思

嗁拼音    嗁部首 口 嗁笔画 13 注音 ㄊㄧˊ    繁体字 嗁 部首笔画 3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 笔顺 竖折横撇撇竖横折撇横折撇折 嗁的意思、基本信息 嗁五笔86:KRHM 嗁五笔98:KRHW 五行:火 UniCode:U+55C1 四角号码:62017 仓颉:RHYU GBK编码:86D9 规范汉字: 嗁的解释


tí   ㄊㄧˊ
◎ 同“啼”。

嗁的汉语字典

[①][tí]
亦作“渧3”。“啼1”的古字。同“啼1”。
(1)号呼。
(2)啼哭。
(3)鸟兽叫鸣。

音韵参考

[广 韵]:杜奚切,上平12齊,tí,蟹開四平齊定
[唐 音]:*dhei
[国 语]:tí
[粤 语]:tai4

嗁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丑集上】【口字部】 嗁; 康熙笔画:13; 页码:页201第22(点击查看原图)  的拼音:
【唐韻】【正韻】杜兮切【集韻】【韻會】田黎切,?音題。【說文】號也。【前漢·五行志】豕人立而嗁。【後漢·梁冀傳】作愁眉嗁妝。 【廣韻】同啼㖒。【集韻】或作㖷渧諦。 又通作謕。【前漢·嚴助傳】孤子謕號。 又叶田離切。【魏武帝·苦寒行】樹木何蕭索,北風聲正悲。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嗁。 【集韻】通作啼。 嗁的字源字形

字源字形

小篆   楷体   中国大陆宋体  台湾细明体  日本明朝体  韩国明朝体  旧字形  

基本字义

tí(ㄊ一ˊ)

⒈  同“啼”。

English

give forth sound, make noise

汉语字典

偏旁部首

笔画查字

汉字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