瀵拼音
fèn 瀵部首 氵 瀵笔画 20 注音
ㄈㄣˋ 繁体字 瀵 部首笔画 3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 笔顺 捺捺横捺撇横竖撇捺竖折横竖横横竖竖横撇捺 瀵的意思、基本信息 瀵五笔86:IOLW 瀵五笔98:IOLW 五行:水 UniCode:U+7035 四角号码:39181 仓颉:EFDC GBK编码:E5AF 规范汉字:8259 瀵的解释
● 瀵
fèn ㄈㄣˋ
◎ 水由地面下喷出漫溢。
瀵的详细解释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瀵 fèn
〈词性:动〉
(1) 水由地面下喷出漫溢 [gush]
有水涌出,名曰神瀵。——《列子·汤问》
(2) 又如:瀵泉(陕西把从地层深处喷出地表的水叫做瀵泉)
瀵的汉语字典
[①][fèn]
[《廣韻》方問切,去問,非。]
[《廣韻》匹問切,去問,敷。]
(1)水自地下深处喷涌而出。
(2)地底涌出的泉水。
音韵参考
[广 韵]:匹問切,去23問,fèn,臻合三去文滂
[平水韵]:去声十三问
[国 语]:fèn
[粤 语]:fan3
瀵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巳集上】【水字部】 瀵; 康熙笔画:21; 页码:页661第03(点击查看原图) 的拼音:【唐韻】【集韻】【韻會】?方問切,音糞。水名。【爾雅·釋水】瀵大出尾下。【疏】尾,猶底也。言其源出于底下者名瀵。瀵,猶灑散也。【水經注】南瀵水,出汾隂縣南。 又神瀵,出終北國。【列子·湯問篇】終北國有山,名壷領,狀如甔甀,頂有口,名曰滋穴,有水湧出,名曰神瀵,臭過椒蘭,味同醪醴。 又【集韻】普悶切,音噴。義同。 又【廣韻】匹問切【集韻】芳問切,?湓去聲。水浸也。【郭璞·江賦】翹莖瀵蘂。
考證:〔【列子·殷湯篇】終北國有山,名壷領。〕 謹照原書改湯問篇。 瀵的字源字形
字源字形
小篆
楷体
中国大陆宋体
台湾细明体
香港明体
韩国明朝体
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