髡字的意思

髡拼音 kūn    髡部首 髟 髡笔画 13 注音 ㄎㄨㄣ    繁体字 髡 部首笔画 10 汉字结构 上下结构 造字法 笔顺 横竖横横横折捺撇撇撇横撇折 髡的意思、基本信息 髡五笔86:DEGQ 髡五笔98:DEGQ 五行:木 UniCode:U+9AE1 四角号码:72212 仓颉:SHMU GBK编码:F7D5 规范汉字:5348 髡的解释


kūn   ㄎㄨㄣˉ
◎ 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一种刑罚:髡首(剃去头发,光头)。髡钳(剃去头发,并用铁圈束颈)。
◎ 古代指和尚。
◎ 古代称修剪树枝。

髡的详细解释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髨、髠 kūn 
〈词性:动〉
(1) (形声 。( kūn )从髟( biāo),与毛发有关,兀( wù)声。本义:古代一种剃去头发的刑罚)
(2) 同本义 [ancient punishment of shaving off the hair of a criminal]
髡,剃发也。——《说文》
髡者,使守积。——《周礼·掌戮》
辩通凿颠者髡。——刘向《列女传》
接舆髡兮。——《楚辞·屈原·涉江》
乃髡钳季布。——《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3) 又如:髡刖(古代刑罚,去发称髡,断足称刖);髡钳(古代刑罚,去发为髡,用铁束颈为钳);髡发(剃去头发);髡首(剃光头发,光头);髡人(被剃去头发的罪人);髡头(光头。同髡首)
(4) 剪去树枝 [lop off tree branches]
十年以后,髡一树,得一载,岁髡二百树,五年一周。——《齐民要术》
词性变化
kūn 
〈词性:名〉
僧尼 [monk]。如:髡缁(道士,代指道教);髡人(僧侣,僧人);髡首(指僧尼)

髡的汉语字典

[①][kūn]
[《廣韻》苦昆切,平魂,溪。]
亦作“髠1”。亦作“髨1”。
(1)剃去毛发。
(2)古代剃发之刑。
(3)指剃眉须之刑。
(4)指僧尼。
(5)砍;截断。
(6)整枝,剪去树枝。
(7)树枝光秃貌。

音韵参考

[广 韵]:苦昆切,上平23魂,kūn,臻合一平魂溪
[平水韵]:上平十三元
[粤 语]:kwan1
[闽南语]:khun1

髡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亥集上】【髟字部】 髡; 康熙笔画:13; 页码:页1452第31(点击查看原图)  的拼音:
【唐韻】苦昆切【集韻】【韻會】【正韻】枯昆切,?音坤。【說文】?髮也。从髟,兀聲。或从元。【周禮·秋官·掌戮】髡者使守積。【註】王之同族不宮之者,髡頭而已。【前漢·?法志】當黥者,髡鉗爲城旦舂。 又人名。【孟子註】淳于髡,齊之辨士。 又樹禿曰髡。【齊民要術】種柳千樹足柴,歲可髡二百樹。 又【集韻】去骨切,音窟。又五忽切,音兀。義?同。 髡的字源字形

字源字形

基本字义

kūn(ㄎㄨㄣ)

⒈  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一种刑罚:髡首(剃去头发,光头)。髡钳(剃去头发,并用铁圈束颈)。

⒉  古代指和尚。

⒊  古代称修剪树枝。

English

to shear tree; ancient punishment

汉语字典

偏旁部首

笔画查字

汉字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