銍字的意思

銍拼音 zhì    銍部首 釒 銍笔画 14 注音 ㄓˋ    繁体字 銍 部首笔画 8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 笔顺 撇捺横横竖捺撇横横折捺横竖横 銍的意思、基本信息 銍五笔86:QGCF 銍五笔98:QGCF 五行:金 UniCode:U+928D 四角号码:81114 仓颉:CMIG GBK编码:E387 规范汉字: 銍的解释


zhì   ㄓˋ
◎ 见“铚”。

銍的汉语字典

[①][zhì]
[《廣韻》之日切,入質,章。]
[《廣韻》陟栗切,入質,知。]
“铚1”的繁体字。
(1)短镰刀。
(2)用镰刀割。参见“銍艾”。
(3)割下的禾穗。
(4)古地名。在今安徽省宿县西南。

音韵参考

[广 韵]:之日切,入5質,zhi,臻開三入眞A章
[平水韵]:入声四质
[粤 语]:zat6

銍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戌集上】【金字部】 銍; 康熙笔画:14; 页码:页1304第15(点击查看原图)  的拼音:
【唐韻】【韻會】?陟栗切,音窒。【說文】穫禾短鐮也。【釋名】銍,穫黍鐵也。【詩·周頌】奄觀銍艾。【傳】銍,穫也。【疏】銍器可以穫禾,故云穫也。 又【小爾雅】禾穗謂之穎,截穎謂之銍。【書·禹貢】二百里納銍。【傳】銍刈,謂禾穗也。【疏】禾穗用銍以刈,故以銍表禾穗也。 又【廣韻】古縣名。在譙。【前漢·?勝傳】攻銍酇苦柘譙,皆下之。【註】五縣名。銍音竹乙反。【地理志】沛郡銍縣。 又通作䬹。【史記·秦本紀】百里奚曰:臣嘗游困於齊,而乞食䬹人。【徐廣曰】䬹,一作銍。 又【廣韻】之日切【集韻】職日切,?音質。義同。 【集韻】或作?。
考證:〔又通作䬹。【史記·秦本紀】百里奚曰,臣嘗游困於齊,而乞食䬹人。【徐廣曰】銍,一作䬹。〕 謹照原文銍一作䬹改䬹一作銍。 銍的字源字形

字源字形

小篆   楷体   中国大陆宋体  台湾细明体  香港明体  日本明朝体  韩国明朝体  旧字形  

基本字义

zhì(ㄓˋ)

⒈  见“铚”。

English

a sickle

汉语字典

偏旁部首

笔画查字

汉字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