淊拼音
yān 淊部首 氵 淊笔画 11 注音
ㄧㄢ 繁体字 淊 部首笔画 3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 笔顺 捺捺横撇折撇竖横折横横 淊的意思、基本信息 淊五笔86:IQVG 淊五笔98:IQEG 五行:木 UniCode:U+6DCA 四角号码:37177 仓颉:ENHX GBK编码:9BFE 规范汉字: 淊的解释
● 淊
yān ㄧㄢˉ
◎ 同“淹”。
淊的汉语字典
[①][hàn]
[《廣韻》胡感切,上感,匣。]
(1)泥水相和。
(2)缫丝所用的沸水。
[②][yān]
[《廣韻》乙咸切,平咸,影。]
同“淹1”。
沉没在水下。
[③][yǎn]
[《集韻》胡南切,平覃,匣。]
同“浛1”。
沉没。
[④][hán]
义未详。
音韵参考
[广 韵]:乙咸切,下平26咸,yān,咸開二平咸影
[国 语]:hàn,yān,yǎn,hán
[粤 语]:jim1
淊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巳集上】【水字部】 淊;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629第12(点击查看原图) 的拼音:【唐韻】胡感切【集韻】戸感切,?音頷。【說文】泥水淊淊也。一曰繰絲湯。又【廣韻】【集韻】?以冉切,音琰。㶘淊,水滿也。【類篇】與灩同。瀲灩,水滿貌。 又【廣韻】【集韻】?于陷切,音韽。淊淊,水淖。一曰沒也。 又【集韻】胡南切,音含。與浛同。沈也。 又於咸切,音揞。義同。 淊的字源字形
字源字形
金文
小篆
楷体
中国大陆宋体
台湾细明体
香港明体
日本明朝体
韩国明朝体
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