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鬱
yù ㄩˋ
◎ 见“郁”。
[①][yù]
[《廣韻》紆物切,入物,影。]
亦作“欝1”。“宛4”的被通假字。“貍3”的被通假字。亦作“鬰1”。
(1)丛集茂密。
(2)隆盛;繁多。
(3)指纷繁。
(4)聚集;凝聚。
(5)蕴蓄,蕴藏。
(6)停滞;阻滞。
(7)引申为不通,不明。
(8)腐臭。
(9)纡曲。
(10)指盘曲;使弯曲。
(11)幽暗貌。
(12)怨恨;愤怒。
(13)忧愁。
(14)出,高出。
(15)引申为特出貌,卓然。
(16)气,盛气。
(17)急迫迅疾。
(18)书法术语。
(19)指郁金香。
(20)泛称芳草。
(21)果名。李的一种。
(22)姓。古仙人有鬰林。见《文选·宋玉〈词性:高唐赋〉》。
音韵参考
[广 韵]:紆物切,入8物,yu,臻合三入文影
[平水韵]:入声五物
[粤 语]:wat1
[闽南语]:ut4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字源字形
鬱
⒈ 積聚、凝滯。如:“鬱積”、“鬱結”。《漢書•卷八•宣帝紀》:“朕不明六藝,鬱于大道,是以陰陽風雨未時。”唐•皮日休《請韓文公配饗太學書》:“雲霧久鬱,忽廓則清。”
⒉ 怨恨。《呂氏春秋•仲夏紀•侈樂》:“故樂愈侈而民愈鬱,國愈亂。”
⒊ 茂盛的樣子。如:“鬱鬱蒼蒼”。《詩經•秦風•晨風》:“鴥彼晨風,鬱彼北林。”
⒋ 愁悶的。如:“憂鬱”、“鬱鬱寡歡”。《楚辭•劉向•九歎•憂苦》:“願假簧以舒憂兮,志紆鬱其難釋。”
luxuriant; dense, thick; mo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