郲字的意思

郲拼音 lái    郲部首 阝 郲笔画 10 注音 ㄌㄞˊ    繁体字 郲 部首笔画 2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 笔顺 横撇捺撇捺竖撇捺折竖 郲的意思、基本信息 郲五笔86:SWWB 郲五笔98:SWWB 五行:火 UniCode:U+90F2 四角号码:47927 仓颉:DONL GBK编码:E05B 规范汉字: 郲的解释


lái   ㄌㄞˊ
◎ 古国名,中国春秋时被齐所灭。故地在今山东省龙口市莱子城一带。亦作“莱”。
◎ 古地名,中国春秋时属郑,在今河南省荥阳县东厘城旧址。
◎ 姓。

郲的汉语字典

[①][lái]
[《廣韻》落哀切,平咍,來。]
(1)古地名。春秋郑地。故址在今河南省郑州市西北。
(2)古国名。即莱国,齐灭以为邑。当在今山东省昌县东南。

音韵参考

[广 韵]:洛哀切,上平16咍,lái,蟹開一平咍來
[平水韵]:上平十灰
[粤 语]:loi4

郲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酉集下】【邑字部】 郲; 康熙笔画:15; 页码:页1273第20(点击查看原图)  的拼音:
【廣韻】落哀切【集韻】郞才切,?音來。地名。【春秋·隱十一年】公會鄭伯于時來。【註】時來,郲也。滎陽縣東有釐城,鄭地也。 又山名。【前漢·王尊傳】行部至卭郲。【註】卭郲,山名也,在蜀郡嚴道縣。 又【廣韻】落猥切,音磥。?郲,不平貌。
考證:〔【左傳·隱十一年】公會鄭伯于時來。【註】時來,郲也。滎陽縣東有郲城,鄭地也。〕 謹照原文左傳改春秋。郲城改釐城。 郲的字源字形

字源字形

中国大陆宋体  台湾细明体  香港明体  韩国明朝体  旧字形  

基本字义

lái(ㄌㄞˊ)

⒈  古国名,中国春秋时被齐所灭。故地在今山东省龙口市莱子城一带。亦作“莱”。

⒉  古地名,中国春秋时属郑,在今河南省荥阳县东厘城旧址。

⒊  姓。

异体字

汉语字典

偏旁部首

笔画查字

汉字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