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字的意思

紀拼音    紀部首 糹 紀笔画 9 注音 ㄐㄧˋ    繁体字 紀 部首笔画 6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 笔顺 折折捺捺捺捺折横折 紀的意思、基本信息 紀五笔86:XNN 紀五笔98:XNN 五行:火 UniCode:U+7D00 四角号码:27917 仓颉:VFSU GBK编码:BC6F 规范汉字: 紀的解释


jì   ㄐㄧˋ

紀的汉语字典

[①][jì]
[《廣韻》居理切,上止,見。]
“纪1”的繁体字。
(1)丝缕的头绪。
(2)引申为事物的端绪。
(3)别理散丝的头绪。引申为治理,综理。
(4)纲领;法度。
(5)指能起纲纪作用的人。
(6)法则;准则。
(7)纪律。
(8)终极。
(9)仆人。
(10)岁、月、日、星辰、历数,皆称“紀”。
(11)日月相会。
(12)年岁。
(13)通“記”。记载;记录。
(14)通“杞”。《诗·秦风·终南》:“終南何有?有紀有堂。”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上》:“紀,讀爲杞。堂讀爲棠。條、梅、杞、棠,皆木名也。紀、堂,假借字耳。考《白帖》終南山類引《詩》正作'有杞有棠'。”一说,紀,通“基”。毛传:“紀,基也。堂,畢道平如堂也。”
(15)纪年的单位,若干年数循环一次为一纪:十二年为一纪。
(16)纪年的单位,若干年数循环一次为一纪:一千五百年为一纪。
(17)纪年的单位,若干年数循环一次为一纪:一世。
(18)古代历法名词。我国汉初所传的六种古代历法以十九年为章,章置七闰月;四章为蔀;二十蔀为纪;三纪为元。
(19)地质学名词。次于“代”一级的地质年代单位。一个代包括几个纪,如古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在纪的时间内形成的地层叫“系”,如寒武系、奥陶系等。
(20)我国史书的一种体裁。专记帝王的事迹及有关大事。
(21)古国名。西周金文作“己”。姜姓,春秋时为齐所灭。故地在今山东寿光东南。战国时为齐邑,改称剧。
[②][jǐ]
[《廣韻》居理切,上止,見。]
“纪2”的繁体字。
姓。汉有纪信。见《史记·高祖本纪》。

音韵参考

[上古音]:之部見母,ki?
[广 韵]:居里切,上6止,jǐ,止開三上之見
[平水韵]:上声四纸
[粤 语]:gei2gei3
[闽南语]:ki2,khi2

紀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未集中】【糸字部】 紀; 康熙笔画:9; 页码:页915第13(点击查看原图)  的拼音:
【廣韻】居理切【集韻】【韻會】苟起切【正韻】居里切,?音己。【說文】絲別也。【詩·大雅】綱紀四方。【傳】理之爲紀。【疏】紀者,別理絲數。 又【書·洪範】五紀:一曰歲,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曆數。【疏】五紀者,五事,爲天之經紀也。 又【書·畢命】旣歷三紀。【傳】十二年曰紀。 又【詩·秦風】有紀有堂。【傳】紀,基也。【疏】山基也。○按《六書》略音起。 又【禮·月令】月窮于紀。【註】紀,會也。 又【穀梁傳·莊二十二年】災紀也。【註】紀,治理也。 又【周語】數之紀也。【註】數起於一,終於十。十則更,故曰紀。 又【史記·本紀註】索隱曰:紀者,記也。本其事而記之。 又【西京雜記】五絲爲䌰,倍䌰爲升,倍升爲緎,倍緎爲紀。 又【玉篇】紀,緒也。 又【廣韻】紀,極也,識也。 又國名。【左傳·隱元年】紀人伐夷。【註】紀國,在東莞劇縣。 又姓。【史記·項羽紀】紀信。 紀的字源字形

字源字形

小篆   楷体   中国大陆宋体  台湾细明体  香港明体  日本明朝体  韩国明朝体  旧字形  

基本字义

紀(纪)jì(ㄐ一ˋ)

⒈  記載:紀年。紀元。紀行(xíng)。紀實。紀念。紀傳(zhuàn )體(中國傳統史書的一種體裁,以人物傳記為中心敍述史實,“紀”是帝王本紀,“傳”是其他人物的列傳)。紀事本末體(中國傳統史書的一種體裁,以重要事件為綱,將一段歷史完整地記載下來)。

⒉  記年代的方式:一紀(古代指十二年)。世紀(一百年)。

⒊  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二級,紀以下為“世”,紀以上為“代”。

⒋  法度:紀律。違法亂紀。

⒌  散絲的頭緒:絲縷有紀。

其他字义

紀(纪)jǐ(ㄐ一ˇ)

⒈  姓。

English

record, annal, historical account

汉语字典

偏旁部首

笔画查字

汉字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