揵字的意思

揵拼音 qián    揵部首 扌 揵笔画 11 注音 ㄑㄧㄢˊ    繁体字 揵 部首笔画 3 汉字结构 左中右结构 造字法 笔顺 横竖横折横横横横竖折捺 揵的意思、基本信息 揵五笔86:RVFP 揵五笔98:RVGP 五行:火 UniCode:U+63F5 四角号码:55040 仓颉:QNKQ GBK编码:9362 规范汉字: 揵的解释


qián   ㄑㄧㄢˊ
◎ 用肩扛。
◎ 举,扬:“揵鳍掉尾,振鳞奋翼。”
◎ 竖立:“揵六枳而为篱兮。”
◎ 拔癩

jiǎn   ㄐㄧㄢˇ
◎ 难。

揵的汉语字典

[①][jiàn]
[《廣韻》居偃切,上阮,見。]
(1)同“楗”。门闩。
(2)同“楗”。关闭;堵塞。
(3)同“楗”。用以堵塞决口的柱桩。
(4)接,接壤。
(5)见“揵毒”。
(6)同“毽”。参见“揵子”。
[②][qián]
[《廣韻》渠焉切,平仙,羣。]
[《廣韻》居偃切,上阮,見。]
(1)举起;翘起。
(2)谓以肩举物。
(3)竖立。

音韵参考

[广 韵]:渠焉切,下平2仙,qián,山開三平仙B群
[平水韵]:下平一先·上声十三阮
[国 语]:qián,jiàn
[粤 语]:kin4
[闽南语]:khaiN1

揵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卯集中】【手字部】 揵; 康熙笔画:13; 页码:页445第04(点击查看原图)  的拼音: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渠焉切,音乾。舉也。以肩舉物也。【後漢·輿服志】揵弓韣九鞬。 又【集韻】渠言切,健平聲。亦舉也。【詩·小雅·卷髮如蠆箋】蠆尾末揵然。【司馬相如·上林賦】揵鰭掉尾,振鱗奮翼。 又【韻會】丘言切,音㨜。又【集韻】【韻會】?巨偃切,健上聲。義?同。 又閉也。與楗通。【莊子·庚桑楚】外韄者不可繁而捉,將內揵。內韄者不可繆而捉,將外揵。【註】韄,縛也。揵,閉塞也。【前漢·溝洫志】塞瓠子決河,下淇園之竹以爲揵。【註】樹竹塞水決之口,稍稍布插按樹之,水稍弱,補令密,謂之揵,以草塞其衷,乃以土塡之。 又立封界也。或曰接也。【前漢·賈誼傳】梁起於新郪以北,著之河淮陽,包?以南,揵之江。【註】揵謂立封界也。或曰接也。 又堅也。【張衡·思?賦】左靑琱以揵芝,右素威以司鉦。 又【唐韻】居偃切【集韻】紀偃切,?建上聲。亦舉也。又難也。 又【前漢·賈誼傳註】師古曰:鉅偃反。 又【集韻】【韻會】?九件切,音蹇。義同。 揵的字源字形

字源字形

中国大陆宋体  台湾细明体  香港明体  日本明朝体  韩国明朝体  旧字形  

基本字义

qián(ㄑ一ㄢˊ)

⒈  用肩扛。

⒉  举,扬:“揵鳍掉尾,振鳞奋翼。”

⒊  竖立:“揵六枳而为篱兮。”

⒋  拔癩

其他字义

jiàn(ㄐ一ㄢˋ)

⒈  连接:“淮阳包陈以南揵之江。”

⒉  古同“楗”,堵塞河堤决口所用的竹木等材料:“塞瓠子决河,……而下淇园之竹以为揵。”

其他字义

jiǎn(ㄐ一ㄢˇ)

⒈  难。

English

carry

汉语字典

偏旁部首

笔画查字

汉字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