赩拼音
xì 赩部首 赤 赩笔画 13 注音
ㄒㄧˋ 繁体字 赩 部首笔画 7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 笔顺 横竖横撇竖撇捺撇折折竖横折 赩的意思、基本信息 赩五笔86:FOQC 赩五笔98:FOQC 五行:金 UniCode:U+8D69 四角号码:47217 仓颉:GCNAU GBK编码:DA56 规范汉字: 赩的解释
● 赩
xì ㄒㄧˋ
◎ 大红色:赩光。
◎ 光秃无草木。
赩的详细解释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赩 xì
〈词性:形〉
(1) 大赤色 [red]
森青冥而欲雨,赩光炯而初昼。——唐· 杜甫《朝献太清宫赋》
(2) 又如:赩赫(红色的样子);赩红(深红;火红);赩然(赩赩。赤色光耀的样子)
赩的汉语字典
[①][xì]
[《廣韻》許極切,入職,曉。]
(1)赤色;火红色。
(2)见“赩翕”。
(3)见“赩屴”。
音韵参考
[广 韵]:許極切,入24職,xi,曾開三入蒸曉
[平水韵]:入声十三职
[粤 语]:haak3sik1
赩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酉集中】【赤字部】 赩; 康熙笔画:13; 页码:页1214第06(点击查看原图) 的拼音:【廣韻】許極切【集韻】【韻會】迄力切,?音?。【說文】大赤也。【楚辭·大招】北有寒山,逴龍赩只。【註】赩,赤色無草木貌也。【左思·蜀都賦】丹沙赩熾出其坂。【註】赩,赤貌也。 又【玉篇】赤白。又怒貌。 又【集韻】郝格切,音赫。義同。 赩的字源字形
字源字形
小篆
楷体
中国大陆宋体
台湾细明体
香港明体
日本明朝体
韩国明朝体
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