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拼音
bǐ 筆部首 竹 筆笔画 12 注音
ㄅㄧˇ 繁体字 筆 部首笔画 6 汉字结构 上下结构 造字法 笔顺 撇横捺撇横捺折横横横横竖 筆的意思、基本信息 筆五笔86:TVFH 筆五笔98:TVGJ 五行:木 UniCode:U+7B46 四角号码:88507 仓颉:HLQ GBK编码:B950 规范汉字: 筆的解释
● 筆
bǐ ㄅㄧˇ
◎ 见“笔”。
筆的汉语字典
[①][bǐ]
[《廣韻》鄙密切,入質,幫。]
“笔1”的繁体字。亦作“笔1”。
(1)书写和绘画的工具。中国笔以毛制笔头。
(2)今凡可以写字绘画的文具都叫笔。
(3)泛指文具。
(4)今亦或指形状像笔的东西。
(5)记述;写作;书写。
(6)指字画诗文等以笔书写绘制而成的作品。
(7)指散文。与诗相对待而言。
(8)与文相对待而言,指无须讲究情采声律的叙记应用文。
(9)笔触;笔姿。
(10)汉字的笔画。
(11)量词。用于钱款、帐目、交易。
(12)量词。用于书画笔画。
(13)量词。用于书面文辞。
音韵参考
[广 韵]:鄙密切,入5質,bi,臻開三入眞B幫
[平水韵]:入声四质
[粤 语]:bat1
[闽南语]:pit4
筆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未集上】【竹字部】 筆;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882第19(点击查看原图) 的拼音:【廣韻】鄙密切【韻會】逼密切【正韻】壁吉切,?音必。【釋名】筆,述也。述事而書之也。【爾雅·釋器】不律謂之筆。【註】蜀人呼筆爲不律也。【說文】楚謂之聿,吳人謂之不律,燕謂之弗,秦謂之筆。【古今注】古之筆,不論以竹以木,但能染墨成字,卽謂之筆。秦吞六國,滅前代之美,故蒙恬得稱於時。蒙恬造筆,卽秦筆耳。以枯木爲管,鹿毛爲柱,羊毛爲被,所謂蒼毫也。彤管赤漆耳,史官記事用之。【法書攷】虞世南云:筆長不過六寸,眞一,行二,草三,指實掌虛。【禮·曲禮】史載筆,士載言。【註】筆,謂書具之屬。 又筆星。【釋名】筆星,星氣有一枝,未銳似筆也。 又花名。【楚辭註】辛夷花初發如筆,北人呼爲木筆。 又【集韻】筆別切,音莂。山東謂筆。 又作〈词性:/尹〉。見【漢戚伯樊毅?】。又【嚴訢?】作〈词性:八/尹〉,見【舉要】。 【集韻】或作笔。 筆的字源字形
字源字形
小篆
楷体
中国大陆宋体
台湾细明体
香港明体
日本明朝体
韩国明朝体
旧字形